重庆官方回应燃气相关问题:退款、立案、免职、整改
重庆官方回应燃气相关问题:退款、立案、免职、整改 时间:2025-04-05 11:43:52
再有二十天就到今年的春节了,在此,给大家拜个早年。
2010年10月,中国实施煤炭进口关税,而2014年12月表示将适当降低煤炭出口关税,目的就是为了维持进出口平衡。煤炭价格在2011年达到峰值,从那时起就一直处于下跌通道中。
当然,这对煤炭行业来说存在一些疑问,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某些应该推动需求增加的因素没有转化成价格上涨的动力2010年10月,中国实施煤炭进口关税,而2014年12月表示将适当降低煤炭出口关税,目的就是为了维持进出口平衡。煤炭价格在2011年达到峰值,从那时起就一直处于下跌通道中。石油不是2014年价格唯一下跌的能源,对煤炭来说,问题在于下跌是周期性的,还是说它已经变成了烫手山芋,未来煤炭的价格将呈现螺旋式下降,永远跌入谷底?2008年,国际市场煤炭价格高达每吨218美元。在过去几年,全球煤炭交易量持续增长。
(译自1月6日《普氏能源》)。但当前中国的煤炭行业不景气,澳大利亚的煤炭生产商倾尽全力降低成本,美国由于环保署发布了新规,煤炭的价格可能进一步降低。200多元一吨的蒙煤价格,的确对用户来说是一种诱惑,有的用户宁受罚也要使用蒙煤。
在哈尔滨市出台的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中也明确要求,哈尔滨市区范围内禁止原煤散烧,用户需使用洁净配煤。大街上,人们戴着口罩都行色匆匆,就连见面时的问候也变成了抱怨:哈尔滨的雾霾天怎么越来越多了。既然不是一种坏的燃料,那就在于我们如何去使用这个蒙煤,使它为我们的生活造福,而不是给我们的生活添堵。从去年10月22日开始,雾霾成了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的不速之客,它频频造访,人们在找寻它的由来,探索消灭它的方式
大量进口煤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产煤的生存空间。这次产量下降,是2000年以来的头一回。
中煤协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宏告诉记者,我国现有煤矿的实际产能在40亿吨左右,在建产能10亿吨以上,煤炭产能过剩十分突出。价格起不来,效益上不去。据测算,去年电力、钢铁、建材三个用煤大户的耗煤量分别同比下降了3.4%、1.4%和1.1%。2014年,全国进口煤炭29122万吨,虽比2013年下降了10.9%,但仍占到国内煤炭消费的8%。
出路在哪里?煤炭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调整产业布局,积极参与国家大型煤电基地和煤电通道等建设,积极配合实施国家推进行业脱困的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找准新的发展机遇。据中煤协介绍,去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74万亿元,同比下降6.6%。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掩盖了煤炭行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便逐步凸显,今后还可能更加突出。价格大幅下滑 利润下降四成七成企业陷入亏损对于2014年煤炭行业的生存状态,中煤协副会长姜智敏言简意赅地描述道:在市场需求不旺、产能建设超前、进口规模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2014年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库存增加、价格下滑、效益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整个行业运行形势严峻。
2011年以来,我国煤炭净进口量已连续4年超过2亿吨。在全球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全局下,今后的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与此同时,我国煤炭产能的供给存在明显的超前和过剩。此外,行业发展不平衡加剧。
2014年,我国煤炭市场价格从年初开始大幅下滑,直至10月份以后才小幅回升。我国跟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相比,煤炭资源的条件算是中等偏差,开采成本较高,价格也相对较高。2012年当年,增量缩至1.3亿吨,2013年降至0.3亿吨,直至2014年,增量终于成了负数。中煤协也表示,面对经济新常态、适应能源革命的新要求,煤炭行业必须坚持推进转型,比如推进煤炭科技创新发展,促进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2013年底,我国煤炭产业人均产量只有602吨/年,与美国和澳大利亚人均产量1万吨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另一方面,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煤炭消费的版图也在逐步收紧。
经济增速放缓 能源结构调整煤炭减产在所难免煤炭减产,与需求不旺密切相关。促进行业发展由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
回顾过去14年,煤炭产量增量曾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全年增产2.85亿吨。下行压力增大 矛盾愈发凸显行业脱困出路在哪需求增速日渐放缓、过剩产能与库存面临消化难题、环境制约逐渐增强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日子并不好过。
而据估算,2014年,这一比重已从66%降至64.2%。对这些矛盾,姜智敏列举道: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
小煤矿数量多、产量低,安全事故占了七成以上。1月20日,产煤大省山西决定,2020年前原则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资源,除关小上大、减量置换外,不再审批建设新的煤矿项目,严格控制煤炭产能。张宏认为,煤炭企业要更多依靠质量、效益、洁净发展,更多依靠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更多依靠深化市场化改革。进入2015年,煤炭行业走进了更严苛的生存环境:1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鲁4省市累计煤炭消费量减少8300万吨。
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年初为161.8点,年末达到137.8点,离年初水平相距甚远。2014年底,全国煤矿数量1.1万处。
大部分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一些企业减发、欠发工资问题突出。一方面,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主要耗煤行业的产品产量增幅都在下降。
14年了,一路走高的煤炭产量曲线终于在2014年画上了休止符。对煤炭行业来说,依靠数量、速度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结束了,上项目、铺摊子、扩规模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靠产量增加、价格上涨来提升效益的阶段也已经过去了。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通报2014年煤炭行业发展情况时透露,预计全国煤炭全年产量同比下降2.5%左右。展望未来,姜智敏说道。国家能源局等部委提出,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控制在62%以内。同时,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则从2013年的9.8%提升到11.1%。
对于2015年的煤炭市场,中煤协的判断是:供大于求态势难以根本改变,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行业运行形势依然严峻。从2012年开始,煤炭市场寒意渐浓。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体地位短期内不可能改变,经过转型调整,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展望未来,先得认清眼前。
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促进煤炭产品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等。其次,人多效率低的问题依然突出。